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香港政治與社會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Hong Kong 
開課學期
108-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何明修 
課號
Soc6009 
課程識別碼
305 6135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8,9,10(15:30~18:20) 
上課地點
共101 
備註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86人
外系人數限制:46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82Soc6009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著名的中國史學家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曾指出,香港向來具有「全球的前線」(global frontier)之特徵,一方面是中國的「邊陲」(periphery),另一方面也具有「過渡性的空間」(a liminal space),充滿了開放性、不確定性,缺乏固著性的認定。關注香港的過往的發展與當今所面對的困境,也有助於我們回應一些社會科學長期以來關注的重大議題。例如經濟的財富增長是否可以促成中產階級的民主化要求?以都市為尺度的政治自由與法治是否能與日益極權化的民族國家能共存?公民社會一系列的倡議、抗爭與佔領行動,是否能促成執政者的正面回應?
自從2019年夏天的反送中運動爆發以來,香港人爭取自由的抗爭再度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牽動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大國角力,以及台灣與對岸的兩岸關係。由於抗爭運動激烈化,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出現警察與學生的武力衝突,17日起香港理工大學被警方封鎖12日。有鑑於香港校園的衝突惡化,台大在14日宣佈歡迎在香港地區就讀的學生以專案訪問生的身份前來短期就讀,至25日為止已經有483名學生完成了申請程序。反送中運動在台灣也獲得公民社會與學生的回響,台大活動中心與公館地下道都出現連儂牆,在9月29日台北街頭也出現一場大規模的全球反極權遊行活動。在2020年台灣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香港因素也被認為是影響重大的關鍵。
本課程是為大學部學生所設計,以增進對於香港議題的理解。本課程前兩個小時是採取講授的方式,集結國內香港研究的相關學者,從地緣政治、政治經濟學、公民社會與社會運動等不同觀點,共同提出對於當前香港危機的知識診斷,並且思索可能的出路。在講授香港不同議題,講師也會試圖將台灣的相關的經驗帶入課堂討論,希望能引導出台灣與香港的比較,進而形塑出更具有脈絡化而豐富的相互理解。
除了知識性與學術性的講課以外,這門課也規劃在每週第三小時的時段,邀請公民團體、青年與學生組織、教會、媒體、出版界人士進行「實務分享」。其目的在於透過經驗分享與交流,提供修課同學更多元的行動想像。「實務分享」的內容也會儘可能搭配前兩小時學術講授,以期待達成理論與實踐相互參照的作用。
 

課程目標
這是一門以學術分析出發,鼓勵參與實踐的行動課程,其教學目標包括:
(1)認知當前香港危機的歷史根源與其脈絡。
(2)促成台灣學生與香港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
(3)構思未來的行動介入之可能。
 
課程要求
一、1,500字的參訪心得。請利用課餘時間,自行參訪下列的人權教育場址至少一間: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人權園區、台北市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並且思考香港反送中運動所出現的國家暴力應如何被紀念(20%)。請在第五週(4/3)之前完成,由CIEBA作業區繳交。
二、1,500字的閱讀心得。請從延伸閱讀挑選一本書,並且撰寫心得感想(20%)。請在第七週(4/17)之前完成,由CIEBA作業區繳交。
三、課堂出席(20%)。
四、學期作業(40%):
a/學術型作業:請同學選定一個香港研究的題目,撰寫5,000字的研究論文
b/行動型作業:請同學以實際行動介入,促進台灣與香港的相互理解,或是協助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並且反省其行動成果,包括以下的形態:
(1)媒體發聲:撰寫一篇時事相關的評論文章,並且刊登在媒體,包括報紙(明報、蘋果日報(台灣或香港)、自由時報等)或是網路媒體(立場新聞、獨立媒體、上報、思想坦克、風傳媒等)。
(2)文化干擾:製作海報文宣、懶人包等infographic,並且放置在網路平台(例如Telegram的文宣谷),並且撰寫一份其回應之分析報告。
(3)行動研究:規劃並且執行一場和平並且合法的行動,例如與社團合作舉辦座談會、設置連儂牆、街頭或校園設攤宣講、快閃抗議等。這些行動可以多位同學共同參與。需要事先的企劃書與事後的檢討報告。
(4)其他可能的個人或團體行動方案,需要事先與授課講師討論。
行動型作業需要事後報告書(不限字數),需要附上成果之照片。
c/其他:例如包括小說等文學作品之創作,文體與字數不限,但主題應與本課程各週次內容有所關連性。
無論是那一類的作業,都需要在第九週(5/1)之前在CEIBA繳交企劃書,簡要說明其規劃與目標,在與助教與授課教師討論之後,始可進行。
學期作業的完成與繳交期限是在第十五週(6/12)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請先預約 
指定閱讀
見每週進度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歷史與研究通論
Carroll, John M. (2007)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Carroll, John M. (2011) Edges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Tsai, Jung-fang (1993) Hong Kong in Chinese History: Community and Social
Unrest in the British Colony, 1842-1913.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go, Tak-Wing (eds.) (1999) Hong Kong’s History: State and Society under
Colonial Rule. London: Routelge.
徐承恩(2017)《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台北:左岸出版社。
陳雲 (2011) 《香港城邦論》。香港:天窗出版社。
呂大樂 (2007) 《四代香港人》。香港:進一步。

殖民統治
Bikers, Richard and Ray Yep (eds.) (2009) May Days in Hong Kong: Riot and
Emergency in 1967.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Goodstadt, Leo F. (2009) Uneasy Partners: The Conflict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Profit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馬嶽 (2012) 《香港八○年代:民主運動口述歷史》。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呂大樂 (2012) 《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香港:中華書局。
葉健民 (2014) 《靜默革命:香港廉政百年共業》。香港:中華書局。
羅永生 (2015) 《勾結共謀的殖民權力》。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香港與中國
強世功 (2007) 《中國香港:文化與政治的視野》。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陳冠中 (2012) 《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張茂桂等(編) (2018) 《中國效應:台港民眾的觀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趙永佳等(編) (2014) 《胸懷祖國:香港的愛國左派》。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公民社會與社會運動
Chiu, Stephan Wing Kai Chiu and Tai Lok lui (eds.) (2000) The Dynamics of
Social Movement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Lam, Wai-man (2004)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Hong Kong: The
Paradox of Activism and Depoliticization. New York: M.E.Sharpe.
鄭煒、袁瑋熙 (編) (2018) 《社運年代: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社。

政治轉型與民主化
Ngok, Ma (2007)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State, Political Society
and Civil Societ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Sing, Ming (2007) Hong Kong’s Tortuous Democratiz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London: Routlege.
So, Alvin Y. (1999) Hong Kong’s Embattled Democracy: A Societal Analysis.
Baltimore, M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成名 (編) (2016) 《民主與香港管治》。香港:進一步。

雨傘運動
Lee, Ching Kwan, and Ming Sing (eds.) (2019) Take Back Our Future: An
Eventful Sociology of the Hong Kong Umbrella Movement.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Lee, Francis (ed.). 2017. Media Mobilization and the Umbrella Movement.
London: Routledge.
Ma, Ngok, and Edmund W. Cheng (eds.) (2019) The Umbrella Movement: Civil
Resistance and Contentious Space in Hong Kong.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林萬榮 (2015) 《消失了的七十九天》。香港:以賽亞出版社。
陳奕廷 (2015) 《傘裡傘外:民主前夕的香港故事》。台北:水牛出版社。
蔡寶瓊等 (2015) 《傘綠未圓:2014年夏秋之交》。香港:香港基督教徒學會。

反送中運動
22 Hongkongers (2019) 《自由六月:2019年香港「反送中」與自由運動的開端》。台北:新
銳文創。
何明修 (2019) 《為什麼要佔領街頭?從太陽花、雨傘到反送中運動》。台北:左岸出版社。
李雪莉等 (2019) 《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台北:左岸出版社。
端傳媒 (2020) 《2019香港風暴》:台北:春山出版。
藝家 (2019) 《反送中攝影集:我願榮光歸香港》。台北:奇異果文創。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參訪心得 
20% 
1,500字的參訪心得。請利用課餘時間,自行參訪下列的人權教育場址至少一間: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人權園區、台北市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並且思考香港反送中運動所出現的國家暴力應如何被紀念(20%)。請在第五週(4/3)之前完成,由CIEBA作業區繳交。 
2. 
閱讀心得 
20% 
1,500字的閱讀心得。請從延伸閱讀挑選一本書,並且撰寫心得感想(20%)。請在第七週(4/17)之前完成,由CIEBA作業區繳交。 
3. 
課堂出席 
20% 
 
4. 
學期作業 
40% 
a/學術型作業:請同學選定一個香港研究的題目,撰寫5,000字的研究論文 b/行動型作業:請同學以實際行動介入,促進台灣與香港的相互理解,或是協助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並且反省其行動成果,包括以下的形態: (1)媒體發聲:撰寫一篇時事相關的評論文章,並且刊登在媒體,包括報紙(明報、蘋果日報(台灣或香港)、自由時報等)或是網路媒體(立場新聞、獨立媒體、上報、思想坦克、風傳媒等)。 (2)文化干擾:製作海報文宣、懶人包等infographic,並且放置在網路平台(例如Telegram的文宣谷),並且撰寫一份其回應之分析報告。 (3)行動研究:規劃並且執行一場和平並且合法的行動,例如與社團合作舉辦座談會、設置連儂牆、街頭或校園設攤宣講、快閃抗議等。這些行動可以多位同學共同參與。需要事先的企劃書與事後的檢討報告。 (4)其他可能的個人或團體行動方案,需要事先與授課講師討論。 行動型作業需要事後報告書(不限字數),需要附上成果之照片。 無論是學術型作業或是行動型作業,都需要在第九週(5/1)之前在CEIBA繳交企劃書,簡要說明其規劃與目標,在與助教與授課教師討論之後,始可進行。 學期作業的完成與繳交期限是在第十五週(6/12)。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3/6  課程簡介與導論
[實務分享] 台灣與香港的公民社會連結 (江旻諺,台灣公民陣線發言人) 
第2週
3/13  香港未竟的民主化:從殖民地到特區 (何明修)
Ho, Ming-sho (2019) Challenging Beijing’s Mandate of Heaven: Taiwan’s Sunflower Movement and Hong Kong’s Umbrella Movement.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ch2,3.
[實務分享] 國家暴力與法律訴訟 (陳雨凡,318事件義務律師)
 
第3週
3/20  香港的本土意識 (鄭祖邦,佛光社會系)
鄭祖邦 (即將出版):「在中國因素下香港本土意識的分歧與整合:2003至2016年」。《台灣社會學》。
[實務分享] 媒體如何在劇烈的變動中反映時代 (張鐵志,前號外主編)
 
第4週
3/27  香港的時代革命:送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 (何明修)
Ho, Ming-sho (2019) Challenging Beijing’s Mandate of Heaven, ch. 4, 6.
[實務分享] 社會抗爭中的性/別暴力 (陳文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榮譽副研究員)
 
第5週
4/03  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補假
 
第6週
4/10  香港基督教徒的政治參與 (黃克先,台大社會系)
Chan, Shun-hing (2015) “The Protestant Community and the Umbrella Movement in Hong Kong.”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16(3): 380-95.
邢福增 (2019) 「反修例運動中的香港基督宗教」。《端傳媒》,2019/10/18,https://bit.ly/2u1Csne。
[實務分享] 台灣與香港的教會合作 (黃春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主任牧師)  
第7週
4/17  香港的空間與全球都市 (黃舒楣,台大城鄉所)
黃舒楣 (2016) 「外流城市改寫香港灣仔舊區地景的服務式住宅生產」。《地理學報》 (80): 55-80。
[實務分享] 台灣的出版界與香港 (劉定綱,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  
第8週
4/24  電玩文化與反送中運動 (林鶴玲,台大社會系)
Lin, Holin and Chuen-Tsai Sun (2017). “Resist the Dictatorship of Malygos on Coldarra Island!: Evidence of MMOG Culture in Taiwan’s Sunflower Social Movement”, in Rachel Kowert & Thorsten Quandt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Social Aspects of Digital Gaming: Multiplayer 2. New York, NY: Routledge, pp. 172-184.
[實務分享] 香港、台灣與中國因素 (林榮基,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 
第9週
5/01  香港的勞工運動 (邱毓斌、屏東大學社發系)
邱毓斌 (2011) 「工會作為階級行動者:對台灣與香港獨立工會運動的歷史考察」。《香港社會科學學報》41:84-124。
潘文瀚等 (2012) 《團結不折彎:香港獨立工運尋索四十年》。香港:進一步,頁
126-175。
取消[實務分享] 在台香港人的行動 (Justine,香港邊城青年)
 
第10週
5/08  香港連儂牆的實踐 (劉仲恩,台大社會系)
Veg, Sebastian (2016) “Creating a Textual Public Space: Slogans and Texts from Hong Kong’s Umbrella Movement.”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75(3): 673-702.
取消[實務分享] 台灣學生能為香港做什麼?(凃峻清,台大學生會會長)
 
第11週
5/15  香港人的國際遷移 (曾嬿芬,台大社會系)
Salaff, Janet et al. (2010) Hong Kong Movers and Stayers: Narratives of Family Migration.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pp. 1-34, 217-230.
取消[實務分享] 難民法與政治庇護 (邱伊翎,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台灣分會秘書長)
 
第12週
5/22  香港的新聞自由與媒體 (黃兆年,政大國發所)*
Lee, Francis L. F. (2018)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Hong Kong Media.” China Perspectives 2018(3): 9-18.
取消[實務分享] 台灣青年如何對抗假消息 (吳奕柔,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召集人)
 
第13週
5/29  香港的中國因素與地緣政治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
Nathan, Andrew J. (2019) “How China Sees the Hong Kong Crisis:The Real Reasons Behind Beijing’s Restraint” Foreign Affairs, shorturl.at/arH38.
孔誥烽 (2019) 「香港獨立關稅區前景:《逃犯條例》修例再折射出的中國難題」。《端傳媒》,shorturl.at/coqvQ。
Sin, Noah (2019) “How important is Hong Kong to the rest of China?” Reuters, shorturl.at/nxCIX.
取消[實務分享] 台灣能夠促進中國民主嗎 (周慶昌,台灣聲援中國人權律師網絡成員)
 
第14週
6/05  比較霸權:從歷史比較的角度看香港身分的形成 (黃庭康,中研院社會所)*
黃庭康 (2008)《比較霸權:戰後新加坡與香港的華文學校政治》。台北:群學出版社,頁75-104,69-198。
取消[實務分享] 台灣家長與兒童如何撐香港 (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
 
第15週
6/12  香港的金融市場與資本主義 (陶儀芬,台大政治系)
Ho, Fu-hung (2018) “Chinese state capitalism in Hong Kong”, in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Hong Kong, edited by Tai-lok Lui, Stephen W.K. Chiu, and Ray Yep. NY: Routledge, pp. 430-447.
Meyer, David R. (2015) “The World Cities of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Network hubs of Global Fin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56(3-4): 198-231.
取消[實務分享] 從反服貿到經濟民主 (賴中強,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
 
第16週
6/19  期末綜合討論